-
manner咖啡冲突触发“打工人”共情,促进行业深度反思
6月17日,上海两家manner咖啡门店店员在同一天均与顾客发生争执。“梅花路1047号门店”店内的监控视频显示,一名男店员与一名女顾客发生争执,双方一度发生肢体冲突,男店员扇了女顾客耳光;另一家“威海路716号门店”监控视频显示,一名女店员突然情绪失控,冲顾客大喊“你投诉啊”,并将一杯粉状物泼向对方,致使顾客面部被粉状物糊满。 6月20日下午,据极目新闻报道,男店员已向顾客道歉,双方已达成和解;女店员向顾客泼咖啡粉没有造成身体伤害。manner回应称会严肃处理,涉事门店已经更换员工,泼咖啡粉的…
-
从郭有才到中专生逆袭:中国为何追捧“非典型”成功?
这一两年来,关于人生成功,我们会发现一个较为显著的现象,那就是成功的典型案例,往往来自于网络之上,而现实之中的成功案例,却很少被关注。 更简单地说,很多成功案例是个直播间或者新媒体的流量现象,而现实中通过聪明才智和勤奋劳动获得的成功,反倒被忽视了。 一、当下著名的“非典型”成功案例 比如,在坚守菏泽南站多年的郭有才,一夕成名,一时风靡网络世界。越来越多的分析认为,郭有才的走红背后,他坚持多年的演唱无疑是个重要因素,但是更重要的是,抖音算法在其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,只有算法才能在瞬间引爆流量,将…
-
姜萍事件持续发酵:应去标签化解读,以平常心对待
北京时间6月13日,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公布决赛名单,801人成功晋级。挺进决赛的选手遍布全球17个国家与地区,主要来自清华、北大、剑桥、麻省理工等知名高校。其中,全球排名第12的中专女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与热议,17岁的姜萍来自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服装设计专业,是该比赛举办以来,首位闯进决赛的中专在读生,也是唯一闯进全球30名的女选手。 全球性的高质量数学竞赛与姜萍的中专生身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,除了网友们的赞赏声,各种质疑、作弊等猜测也纷至沓来。决赛名单公布至今,新浪微博等平台一直围…
-
从处罚医生案,看严格考核已成内卷和舆情爆发根源
网民的身体里流淌着道德的血液,并且依据常识而生活。他们在判定某些事件是不是合理的、是不是有违常识的,常常是出于朴素的直觉。如果事件不那么合情合理,他们往往第一时间就会给出激烈反应。 比如,医生为了救治一个重症病人,而耽误了上课,这是好事还是坏事?网民第一时间就会给出答案。显然,生命第一,尤其医生,救死扶伤就是最大的道德。 一、医学院的一个截图,引发一个舆情事故 但是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对这样的医生进行了处罚,就激起了网民的不满。需要说明的是,这是在疫情结束之后,较为少见的网民为医生说话的事…
-
以高考为例,“舆情焦虑”如何制造了更多的风险?
眼下,各地出现了“舆情焦虑”现象,已经是个广泛的共识了。但是如果以高考为例,考察一下这种焦虑的由来,也是很有意思的现象。 一、高规格“护考”行为已经走到了一个极端 比如,在刚刚过去的高考期间,一些现象及其后果就值得细细反思。 在云南罗平,一只牛蛙因为在考场附近老是呱噪,涉嫌扰乱高考秩序,然后被警方“强行”带离。从场景看,警察抓牛蛙虽然看起来滑稽,但是因为是护考行为,而带上了神圣的色彩,一点不好笑。很多场景一旦被赋予某种意义,它的直观感受和留给人们的印象,就会大相径庭,它解释了人们看待任何事物,都…
-
如果理解到,网络舆情常常是网络的群体心理和群体情绪现象,那么近年来的网络舆情走势,不断出现爆点也就是正常的事情了。疫情期间自不必说,激烈的群体情绪导致热点不断;疫情之后,经济不振又导致了社会心理低迷,反倒容易出现一些冲突事件和极端事件。经济社会大形势是大气候,舆情不过是特地区域的天气。 一、基层“舆情焦虑”是舆情回应的后果吗? 舆情爆发频仍,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于舆情的回应力度,一些通报也煞费苦心。网络舆情对于基层社会的影响也在变大,“舆情焦虑”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显著的社会现象。比如,一些县委书记和…
-
上访村民疑被精神病?精神病院不应成为滥用公权的“后花园”
4月19日,湖北恩施杨家山村村民李和永在计划信访前一日,被村委会、乡派出所、医院相关负责人等一起,以治疗屁股上的坐板疮为由送进精神病院。当晚,其77岁母亲付必香也被村委会“作为临时监护人”送到精神科,诊断为“精神分裂”后收治进女病区。报道引起社会关注,新华每日电讯、中国青年报、中国网、农视网等央级、省市级媒体纷纷介入转载报道。 根据媒体消息,显示李和永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的证据,仅是一张医院下乡筛查时出具的诊断证明书,未经相关量表复核,并且“筛查名单”是由村委会提供给医院。 一时间,舆论场上涉及村镇…
-
花钱能找到工作?警惕毕业生“付费内推”陷阱
正值高校毕业季,一些不法分子和无良机构借机挖“坑”设陷,类似“付费内推”“有偿就业”等乱象时有发生,严重损害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。在一些网络平台上稍一搜索,“×万元进入电网、烟草、铁路、石油等好企业”“只要报了3万多元的全流程服务班就有98%的上岸率”等信息就会纷纷涌现。 对于这种现象,今年以来,教育部陆续发布求职提示,提醒高校毕业生增强识别就业“陷阱”和违法违规行为的意识与能力,不走所谓的“求职捷径”,警惕潜在的“高薪骗局”。教育部提醒,严防非法职业中介陷阱。一些没有相关资质或冒用、伪造相关资质…
-
校园网红猫被学生掐死,高校回应暴露管理缺失
近日,账号“晋院小毛孩保护中心”发布讣告,称山西晋中学院“最亲人的猫学长刘海于5月20日晚8时被人掐死”。不少学生在社交平台发文缅怀“刘海”,谴责虐猫者。5月22日,北京青年报致电晋中学院,校方回应:“系里面已经对这个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和心理疏导了,学工部和校学生会都参与了。”具体处罚措施的话,学校称“会按校规校纪来”。目前微博已形成#山西一高校网红猫被学生掐死# #校方回应学校网红猫被学生掐死# #高校回应网红猫被学生掐死# #大学生掐死流浪猫被实施心理疏导# #校方称已对虐猫学生批评教育和心理…
-
千万粉丝网红“王妈”塌房,劳动者合法权益如何切实保障
近日,以拍摄“打工人嘴替”内容走红的网红“王妈”所在的武汉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布招聘公告,被指压榨员工、待遇低下且要求大小周待遇。另有网民称,其公司在2023年参保人数为0人。5月25日,武汉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社交平台连发公告,称所有员工工资都在6000元以上,取消大小周一律双休,还发布了“参保信息”截图,对群演的薪资也进行了说明。随后,多家媒体对该事件进行报道评论,引发舆论关注。5月28日,网武汉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表声明,对近日网民反映的问题进行澄清说明,并对其中的一些管理问题向员工…